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苏轼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司马迁 欧阳修 王安石 杨万里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纪昀 蒲松龄 林则徐
孔融人物头像

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轶事典故

小时了了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门人说:“我是李君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

死亡之谜

  孔融是怎么死的?是被曹操授意诬陷他“欲规不轨”,又与祢衡“跌荡放言”。罪状是孔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言论。这还不算冤杀?如果说他与曹操作对都是错的,曹操干吗不以那些罪名处决了他。

  孔融与曹操到底作什么对了?他嘲讽曹操戒酒,讽刺曹丕娶甄妃,揭过曹操的老底“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说曹操戒酒不是什么亡国之戒,只是不想粮食用来酿酒。劝过曹操不要杀杨彪,因为杨彪是袁术的亲戚,甚至拿自己官职来做威胁。所以曹操一直很嫉恨他,至于劝阻曹操不要与袁绍对决,这种观点当时曹营不止他一个人,这算不上什么作对吧。

  孔融与曹操做对,并不表示这些能够成为曹操将

人物生平

孔子之后
  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时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赞许。

一门争义
  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

文章特点

  孔融不仅是个名士,也是个文学家,被曹丕列为“建安七子”之一(见《典论·论文》)。他死后,曹丕曾为他募集遗文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就其传世的作品来看,他的散文胜于诗歌。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在对他作出较高评价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的,前面提到过的孔融嘲讽曹操父子的书信可以略见一斑。他的两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也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前篇历数古代哲王圣贤、文臣武将因酒成事,建立功业,得出“由是观之,酒

地位与影响

  孔融不但是孔子世孙、天下名士,家世出身、政治背景与立场都与宦官之后的曹操有明显差异,而且他非常坚定的效忠于日趋式微的汉朝天子,成为当权的曹操推行自己政策的最大障碍之一,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而且由于曹操杀孔融的罪名极重,甚至直到西晋时陈寿著写《三国志》时,都不敢为孔融立传,成为该史书中缺少的最著名人物之一。

  由于全家被杀和曹操所加的严重罪名,孔融的作品大部分流失,后世整理的《孔北海集》残缺不全。但是孔融的品格与言论仍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影响。杀孔融被视为曹操执政的污点之一,而孔融反对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时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讨论的论据。

  但是从此

文学成就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说道“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据《后汉书》载,孔融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

  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

家族成员

祖先
孔子:孔融的二十世祖。
孔霸:孔融的七世祖,为汉元帝之师,官至侍中。

祖父
孔贤

父亲
孔宙:字季将,官至泰山都尉。

叔伯
孔彪、孔立(一作孔翊)、孔麟

兄弟
孔融兄弟共有七人:孔褒、孔晨、孔谦、孔昱,其余二人名不详。

子女
孔氏:嫁给羊衜
另有二子:名不详。

猜您喜欢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刘仲尹

盖州人,字致君,号龙山。能诗。海陵王正隆二年进士。以潞州节度副使,召为都水监丞卒。有《龙山集》。

吴锡麒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两度充会试同考官,擢右赞善,入直上书房,转侍讲侍读,升国子监祭酒。他生性耿直,不趋权贵,但名著公卿间。在上书房时,与皇曾孙相处甚洽,成为莫逆之交,凡得一帖一画,必一起题跋,深受礼遇。后以亲老乞养归里。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安定、爰山、云间等书院至终,时时注意提拔有才之士。

王僧达

(423—458)南朝宋琅邪临沂人。王弘子。临川王刘义庆婿。早慧,宋文帝以为太子舍人。性好游猎,历宣城,吴郡太守。孝武帝大明中,以归顺功,封宁陵县五等侯,累迁中书令。自负才地,以不得宰相为恨。曾辱宠臣颜师伯及路太后侄孙。帝遂因高阇谋乱事陷之,下狱赐死。

常景

(?—550) 北魏河内温人,字永昌。有才思,雅好文章。初为律博士,后为门下录事、太常博士,宣武帝正始初参与论议律令。累迁积射将军、给事中。延昌初受敕撰门下诏书凡四十卷,孝明帝即位,敕撰太和之后朝仪已施行者凡五十余卷。孝明帝孝昌初参与镇压杜洛周起事,为义军所俘。后落入葛荣手。荣死,景得还朝。孝庄帝永安二年除中军将军、正黄门。参议正光壬子历。节闵帝普泰初除车骑将军秘书监,封阳县子。

Copyright© 迈考文学网 maicorn.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1035701号-3

古诗文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古文典籍 | 诗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诗词作者

迈考文学网( maicorn.com)致力于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提供古诗文学习,古诗词文学作品的鉴赏注释翻译传承等相关资料。

Copyright© 迈考文学网 maicorn.com 版权所有